也说《大鱼海棠》

· ACG

《大鱼海棠》海报

七月八日,电影上映的当天,朋友圈里到处都是观影体验,那是我头一回听说「大鱼海棠」这个名字;现在,我已经看了两遍——第一次在电影院把一部电影看两次。

「音画优秀」、「剧情稀烂」这些评价已经是陈词滥调,没什么可争论。我自己的感受是:场景宏大,人物动作真实流畅,配乐悦耳而契合情境;椿在雨中和鲲共舞的那段,华美和谐,赏心悦目;金士杰老师的灵婆配音炉火纯青;周深的《大鱼》和陈奕迅的《在这个世界相遇》都是让我单曲循环了好久的好歌。另一方面,《大鱼海棠》的剧情则带来一种非常浓郁的「国产」的味道。

我说不出什么是「国产」的味道,只确定这不是一个好词。如果是好的,我们会用「中国」、「传统」、「经典」这些词汇来形容,而不会说「国产」。大概在国产的影视剧中,舍己救人、历经坎坷、爱情纠葛、最后大团圆的结局太多太多了。这让我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非常奇妙的感受:我知道制作方想用力渲染一种东西,勇气也好,爱情也罢,而我已经不是小孩,知道自己一定不会被他们的努力所打动。事后想来,这种感受大概就叫做「尴尬」。带着这样的情绪看完电影,我确实没法喜欢它。

去年《大圣归来》名利双收,今天的《大鱼海棠》却争议不断。同样是以古代经典为基础打造的国产动画,迎来了不同的收场。有朋友对《大鱼海棠》的遭遇打抱不平。对此,我觉得《大圣归来》的成功,再加上之前的造势,让《大鱼海棠》备受期待,而原创性更高的剧情承担了更大的风险,最终被证明是一个失败的原创。这没有关系,只是下次需要一个更好的故事、更好的讲述方式。但是,什么样的故事才是「好」的故事?

真正令我担忧的是,提到国产动画的原创性,就一定要受制于「中国传统」。我喜欢中国传统(第二次观看时,发现山路边的小怪物帝江就非常惊喜),但是这不能成为创作者的枷锁。我相信这其中有一定的政治因素。前些年,国内的文化产品抄袭现象严重,相关部门就鼓励过原创,而他们对于「原创」的定义便是「包含中国传统」。在日本,有《火影忍者》、《银魂》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,但更多的是取材于当代生活,甚至完全架空(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)。然而国内的作品一旦也涉足校园生活、机器人这些领域,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它们的影响,继而被戴上「抄袭」的帽子。只有「中国传统文化」,是日本动画不会涉及的,从而是没有抄袭风险的,也是可以自我标榜为「原创」的。

《大鱼海棠》披着《庄子》和《山海经》的外衣,把古老的神话传说拍成俗套的现代青春爱情;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基于烂大街的机器人题材,却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黑暗而深刻的路线。相比之下,我喜欢后者更加「内化」原创。

当然,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在中国很难通过审核。在《大鱼海棠》的早期的预告片中,旁白曾经说出「做爱」一词,上映时被剪掉。如此含蓄的电影,即使不考虑儿童,这样的词听上去也十分刺耳和突兀。然而这反映出,制作方确实想挣脱中国动画狭隘的枷锁,考虑过把它拍成一部面向大龄观众的作品,只是手法粗暴幼稚,最终又敌不过审核的压力。

无论如何,《大鱼海棠》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。在我的设想中,国产动画可以先从现有的青少年小说中取材,尝试摆脱「中国传统」的遗产。这必然会招致「抄袭」的批评,但万事万物都有学习的过程,只要是用心做,就一定会有收获,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真正的「中国风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