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st Of 2017

· Diary

「Best」系列是从二〇一五年开始写的。当时刚开始鼓捣博客系统,看到几位关注的博主都有写年终总结的习惯,自己也就尝试了一下。在此之前,总觉得每一年都平平淡淡,无非就是升学、玩游戏、偶尔的短途旅游。但是现在,每次写年终总结,都觉得这一年发生了好多好多事。不知是因为往年的事情被我疏忽了,还是说每个人的人生,在这个年龄都会发生剧变?亦或是我自己本身改变了呢?

学业

度过了在 USC 的第一学期之后,我便对这里的学习强度和压力有了大体的把握——相对于本科来说轻松了很多。算下来,我一共只能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上六门正儿八经的大课,所以尽量还是上一些口碑好一些、收获多一些的课吧!可惜在 USC,这样的课又实在不多。于是,我选了一门份大量足的重要课程——操作系统,并为它搭配了一门超级水课——数据库。

操作系统给我一个补强本科基础的机会。我重新温习了 C 语言,搭建了从 Mac 远程登录到 Linux 虚拟机的工作流,借机配置了一套称手的 Vim。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,也解决了很多本科时候囫囵屯枣留下的谜团。但是在学期后半段,因为兼顾找工作的关系,课程还是不可避免地落下了,最后的几个大作业也做得很挣扎。至于另一门数据库E课程,我不想多说,因为实在是太烂了。最终,在操作系统课上,我拿到了 A,很满意。数据库是 B+,我也很满意,因为我几乎没去上过课,而试卷的内容也让我确信不值得花时间去上它。

到了下半年,为了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刷题找工作,我只选了一门课。一学期一门课,真的是不可思议。这门课是人工智能,内容也都是我本科有所了解却一知半解的。然而这门课覆盖太广又不够深入,所以效果并没有操作系统那么好。几次作业也只能称得上是有趣,并没有太多锻炼价值。现在回想起来,或许学一门自然语言处理课程要更加合适。这门课我也拿到了 A,而且还高出 A 线不少。这要得益于前半程作业和考试的优秀发挥,使得我在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上,有资本只考五十多分。

转眼间,南加大的学习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。剩下最后一学期,虽然没有了找工作的压力,但同时学校也没什么好课,索性就安安稳稳求个毕业吧。

南加大的计算机硕士项目一直在国内留学圈争议颇多。位置好,录取松,就业率尚可,使这里成为一个适合刷题找工作的学校;同时它费用高、课程水,又让人觉得学不到什么,不能算一个学校。我觉得如果以找工作为目的,这里还是合适的。少花些时间在本科已经学过的课上,多刷题,找个好工作概率还是很大的,只是扔了那么多钱却没学到什么,心里可能会有些落差;真想学东西,就自己多和老师去联系。毕竟水的项目本身,不是学校的资源。

工作

每次回想起今年找工作的两段经历,都觉得跌宕起伏,自己很幸运。

我自己本质上是个难以自我驱动的人。临近出国才努力学习提高绩点,临近学期末才开始慌张,抓紧时间找工作。要不是一月份我鬼拿到了亚马逊的录用,我连最后能不能找到实习都很难说。不过从另一方面看,人在危急时候的潜力还是很可观的。周围人都得到实习岗位之后,我立即改变了之前慢慢悠悠找工作的状态,在 LinkedIn 上拉下脸皮找人内推,利用各种机会修改充实简历,并每天投几家公司。尽管只有一小部分人回复,但至少我得到了第一个面试机会。这段时间我鬼给我的鼓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,让我能够重振信心,不断尝试💕。最终凭借我之前的底子,以及短期内刷的题,过了几个首轮,然后拿到了 EA 的录用。更幸运的是,跟我鬼的办公室离得非常近,我们得以暑假一起去西雅图实习。

实习的过程充实而开心。EA 团队的气氛很好,特别是组里的印度大哥,场上场下都对我特别关怀。我们一起玩 FIFA,聊体育,讨论技术。我觉得自己的代码能力能够胜任组里的工作,但到了后期,因为一些兼容性问题,效率比较低下,后来觉得,在这件事上和经理应该多沟通一些。最终我展示了自己的 Demo,大家都觉得不错。事后,经理并没有直接录用我,说目前的职位没有空缺,还问了我对别的组有没有兴趣。从我自己的角度说,在 EA 固然开心,但还是希望能去更加核心的互联网公司。患得患失之间,也错失了主动和组里保持联系的黄金时间。不知道后面和他们会不会再有交集,毕竟职场是职场,私下是私下。但至少希望和印度大哥还能再联系吧。

到了下半年,又到了找全职的季节。我自以为凭借之前积累的经验和实习经历,找全职会更加轻松,但是改简历的拖延让我错过了九月份的最佳机会。十月份内推了很多家,但是有的大公司已经招满,有的直接拒了简历,显然是之前的估计过于乐观了。中间曾经拿到 Wish 的面试并过了第一轮,但第二轮跪倒在一个简单的算法题上,大意失荆州。此后我更加注意基础的算法题,但竟然再也没拿到什么面试。

直到十一月,Google 来了面试。这算是我面试的第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,从最开始就没什么信心。但是不得不说 Google 的招聘流程和人员非常专业,为我描绘了清晰的招聘流程以及需要的准备资料,并特别强调了他们看重「思考的过程」,并希望我尽可能多说出我自己的思路。这算是我的强项,使我的紧张感降低不少。第一轮电话面试,题目比较难,但我一直和面试官保持沟通,他也耐心听取我的想法。最终我想出了一个不算最优,但是效果还凑合的解法,得到了他的肯定,并拿到了现场面试的入场券。现场面试的四轮题目,我遇到的题又都不算难,只能说特别幸运了。于是尽可能和面试官讨论,最终通过了招聘委员会,得到了录用。

相比于找实习,我这次过分乐观,但最后命运眷顾,得以加入最想加入的公司。从结果来看是很好的,但我更希望能从容一些;但要做到这点,又只能靠过硬的实力来撑腰。同时,凡事都要尽早准备,早的总比晚的好,不能每次都指望幸运。

游戏

今年我鬼送的生日礼物是任天堂 Switch。这是我收到过的最贵的礼物,也是我的第一台实体游戏机(之前都是模拟器)。买过的游戏包括马里奥赛车、剪纸、《塞尔达传说:旷野之息》(民间翻译为荒野之息)、《Just Dance》、《FIFA 18》、《Arms》、马里奥奥德赛,还是不少的,加起来已经超过一台主机的钱了。

第一个要说的,毫无疑问,是旷野之息。

作为一个没拥有过主机、只玩实况、无双、CS 和非即时游戏的玩家,其实有点担心塞尔达系列是不是自己的菜。当年买了备受好评的《仙剑奇侠传四》,但玩了几个小时就弃坑,所以即时早就耳闻旷野之息的大名,仍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玩得下去。但是从游戏刚开始,旷野之息给我的感觉就是:舒服。可能是我好久没有玩过最新的优秀大作了吧,旷野之息的 UI、操作,乃至整个系统都给我这个新手一种舒适的感觉。我的林克初期不太会盾反、闪避,遇见守护者一般都用 SL 打法或者干脆躲着走,但这不代表游戏体验差。林克在旷野中有无数事情可以做:骑马,打猎、砍柴、做饭,爬山,滑翔、解谜、滚雪球。玩着玩着,林克加了足够多的心心,也能慢慢磨死守护者和加农了。

旷野之息的游戏的地图极大,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,地图的边缘可能只是几个像素点,如同现实世界中十几公里的距离;地图上的场景也极多,冰川、雪山、火山、草原、湖泊、沙漠、沼泽,无所不包;当林克从高塔跳下、在空中滑翔,强风在耳边呼啸,眼前的景色逐渐清晰,我感觉到这个迷你机器里传来无比自由的快感。旷野窒息的一切都太丰富多彩,在此之下,战斗和谜题反而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它像一个旅游宣传片,骄傲展示着海拉尔大陆的无限风光,又像一个虚构的田园,让玩家变回无忧无虑的孩子,重温儿时那些有幸经历,或无法经历的探险。

说到《旷野之息》的缺点,那就是这个有戏有点让人感觉寂寞了。游戏最初,在拜访卡卡里克寸之前,林克只遇到老国王一个人类。后期通关后,NPC 只能重复着相同的话,做着相同的事。当然,这算是吹毛求疵了,所有的单机游戏都无法避免这样的结果,但我还是希望能给林克找一个伙伴,在旅途中不至于永远孤身奋战。游戏设定通关后自动载入打 Boss 之前的存档,导致塞尔达永远要被困在海拉尔城堡,未免缺少了些人情味。好吧,林克还可以与马作伴,我也只能这么自我安慰了。

除了《旷野之息》,另一个享有好评的游戏是《超级马力欧:奥德赛》(以下简称「奥德赛」)。相对于旷野之息,奥德赛的风格更加清新,氛围也更加轻松。卡通的人物设定让不喜欢写实的丑陋怪物的玩家也能愉快玩耍。通关下来,感觉奥德赛确实是一款优秀的游戏,但体验上远不及旷野之息丰富和震撼。不能攀爬,导致很多地方要么去不了,要么绕路才能去;不能滑翔,导致能看到的景色只局限与地面;地图总体不小,但各个地图割裂,相比之下就感觉空间狭窄而压抑。

《Just Dance》是为了运动而买的,然而玩了一会就弃了,对口的歌不多,趣味性也不太够。

《Arms》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一个游戏,也是体感操作,但由于是格斗游戏,趣味性就大得多了。虽然不像拳皇一样有炫目的连招,但自己亲自出拳的感觉是其他游戏不能比的。尽管基本操作只有左拳、右圈、跳跃、冲刺,但现在有各种各样的 Arms 格斗比赛,可见这个游戏的格斗系统值得深挖。

《FIFA 18》……怎么说呢?对于我这种重度足球游戏爱好者,能够在掌机上玩到《FIFA》是一种特别的享受。Switch 版本的 FIFA 18 相比 PS 和 XBox 平台少了一些模式,但已经足够好玩。而且我初次尝试 Ultimate Team 便欲罢不能,果然是与人斗其乐无穷!但 EA 这家公司,我的前东家,哪都好,但确实圈钱圈得比较厉害(不然员工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待遇是吧)。太多人抱怨在 FIFA 里充值抽球员,抽到的都是废卡。我抵挡住了诱惑,最后也没向前东家捐出一分钱……我后期的阵容还是不错的,组了一套西甲阵容,队里有科克、萨拉赫、佩德罗、拉什福德、阿杜里斯、格策、塞尔吉罗贝托、胡安弗兰等一众二线球星。不过呢?在某次比赛中,被电脑戏耍、输了球的我十分生气,敲了一下 Switch,我的 FIFA 卡带就再也读不出来了,从此节省了好多业余时间……真的是个令人有爱有恨的游戏。《FIFA 19》上市时,我可能还是会买吧,笑。

另外还玩了手机上的《逆转裁判5》英文版。很开心能继续少年时的爱好,不过打到第五章有点疲劳了,目前在烂尾状态。。。

旅行

这一年,第一次去了美国的国家公园——瑞尼尔雪山国家公园。在西雅图任何一个空旷角落,往四周望去,能看到的除了太空针,就是远处的瑞尼尔雪山了。有一次在 Alki beach 漫步,当夜色降临时,猛然发现瑞尼尔的阴影笼罩在深蓝色的天边,一股强烈的压迫感扑面而来,如同抬头时看到一颗比月亮大百倍的天体。

七月,冰雪渐融,租了个小车,和我鬼踏上雪山领地。两个多小时的路程,眼看着山影渐渐变大而清晰,心情十分激动。然而来到瑞尼尔,上山没走几步路,trail 就已被积雪覆盖。我们就穿着运动鞋,不惧艰险地继续爬,四脚并用,终于到了山顶。途中有个雪坡,上面有几个人为制造的滑梯,很多人来来回回爬上山又滑下来,乐此不疲。我爬到滑梯顶端的时候,路很狭窄,差点顺着滑梯滑下去,好在路人拉了我一把,才免于重新爬过。站在山顶,看着头顶湛蓝的天,和脚下绵延的雪岭,感到自身的渺小,同时又有征服的快感。下山的时候,我们没有走对路,越到后面越难走,几乎只能坐在地上用裤子滑雪。最后勉强靠着手机的指南针,赶在天黑前下山。

下山以后,已经衣服裤子全湿,而且两个人都晒成了大红脸。。。不过个中体验却是令我一生的难忘的。引用我鬼的话,「无限风光在险峰」。

其他

今年看了两部动画,一个是好友安利的《星际牛仔》,一个是四月播出的《进击的巨人》第二期。两部都是非常优秀的动画。《星际牛仔》出品于一九九八年,拿到今天观看,却丝毫不落俗套,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。我认为这是我至今看过最精彩的动画之一,也是最完善的动画作品(没有之一),几乎没有缺点。强烈推荐给所有动画爱好者观看。《进击的巨人》则延续了第一季的质量,画面更加精美,节奏一如既往地快速而紧张。(以下包含剧透)莱纳和贝尔托特在城墙上被艾伦一行揭发,变身巨人时的剧情,是我所见过的最震撼的动画剧情高潮。早在二〇一三年,动画第一季播出时,我就或多或少被剧透到原作漫画中的设定:「巨人都是人类变的」、「莱纳是铠巨人」等等,所以内心算是有所准备。但真正看到这一段,还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。

受了第二季影响,我终于决定去看巨人的原作漫画,并立刻深陷其中。不同于《星际牛仔》由一个个单体故事引导主线,《进击的巨人》通篇都是主线剧情,自然就更引人入胜;而谏山创又十分擅长制造剧情冲突,使得漫画中的反转频繁剧烈而又不显突兀。现在追到了最新的一百多话,世界观已经铺开,漫画也已经进入最后的决战。每月初都盼着更新,又惋惜今后是看一话少一话了。另外,受到实习时组里大哥的影响,还看了《死亡笔记》。也是剧情很精彩的一部,但中二气息比较明显,不如《巨人》合我心意。

突然想起来还有一部,就是《精灵宝可梦:日月》。没什么说的,配合 B 站弹幕,完美的泡面番。

另外被我鬼领入了漫威系列的坑。开始时发现要补那么多电影我是抗拒的,但看进去以后觉得很有意思。每次发新片都能和心爱的人一起观影、讨论剧情,是很难得且幸福的事情。

然后就是买了个车,有点旧,不过开着还凑合。感觉自己不是个爱车的人,不愿意花时间去深入了解、挖掘,车上的一些功能甚至还不清楚。可能是没买到自己想要的车吧(笑)。

Best of 2017

和往年一样,最后是这一年想要推荐的的技术、产品和作品:

  1. Nintendo Switch——感谢我鬼!爱你!
  2. 《塞尔达传说:旷野之息》
  3. iPhone SE——没什么好说的,图个省心
  4. 《星际牛仔》
  5. 《进击的巨人》
  6. 漫威电影宇宙
  7. Spf13 Vim——我使用的 Vim 配置。该配置作者也是本博客的生成引擎 Hugo 的作者。可惜该配置似乎已不再维护。
  8. tmux——SSH 神器

最后,感谢这一年在学习、找工、生活上各路贵人的相助,希望大家身体健康,笑口常开。希望自己和我鬼一切安好,珍惜时间,多多努力。